今天晚上看了三立台的"愛上陶花園",主持人是陶晶瑩,來賓是劉墉父子─劉墉本人跟劉軒!
陶子說他們是一對"寶父子",關係遠遠的超越了"父慈子孝"的中國傳統,鬥嘴間透露出化不開的親情,辯論間又如比賽中的對手!
劉墉叔叔說了很多妙語如珠的大道理,讓人想拿紙筆抄錄下來,這樣近距離的體悟,不再是從書本上和文字間學到的。
劉軒是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小孩,讀的是紐約市第一名的高中─史代文森高中,哈佛大學心理系博士,卻不在心理醫生的崗位上!
他碰的不是人人為工作而活、為金錢著想的工作,而是玩起唱盤,當起了DJ,名副其實的音樂製作人,搞電子音樂!
他說他有一個同學,念的是高階物理,但是卻跑去當股票分析,也有個同學唸到了耶魯博士,跑到加州當廚子!
那樣的高學歷,那樣的人才,最後卻選擇的是令大家會傻眼的結果,但是這不就是他們想要的嗎?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,做自己想要的事情!
劉軒經常跟他爸爸討論,什麼是成功?所謂的成功定義在哪裡?劉墉叔叔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而且有自己的成績,即使是清道夫那都是成功的!
劉墉叔叔曾經遇到一個清道夫少年,少年脫下了黑黑髒髒的手套向劉墉叔叔握手,向劉墉介紹裡面有個清道夫是他爸爸,工作了十幾年,那少年很自豪,他爸爸也不自卑!
我認為做什麼樣的事情,沒有所謂的一定,就像劉軒的同學一樣,從沒有把自己設定在哪個框框裡,劉墉也從沒有設定一個框框讓兒子跳進去!
劉軒也說,他爸爸從沒有讓過他,不管是在生活中的賽跑還是其他的事情上,所有的態度都沒有出現過"讓"字!
這樣是不斷求進步、更新自己、砥礪別人的方法,有所謂的競爭才有所謂的進步,不管在一般的平民社會,還是人人羨慕的高階層社區,都是一樣的道理!
劉墉叔叔希望的是:「高級的知識份子進入到普羅的藝術,農家子弟進入到高階產業,這樣就能為這個社會灌注出新的思新!」
不管自己的能力在哪哩,都不要把自己設限了!因為要做什麼不是以自己的學歷去決定一切,如果人人都希望上第一學校,那又有誰來做修車的黑手,誰來當清道夫呢?
-------------分 分 分 分 格 線-----------
我以前常常有迷思,就是數學家永遠都只有數學好的人可以當,數學家就是天才!或者高學歷才有人看的起你!
在8/21我走進了誠品,看到了一區分類"普及科學",立即衝到前面選了幾本跟"數學"有關的書籍,我也不知道看了幾本,就是把所有討論數學的都看過一遍!
我看到了一本"數學家的思考模式"(我忘記全名了~大概就好),裡面寫的都是一般人數學學不好的原因,例如:思考不寫算式、步驟卡住就急忙找老師解救等原因...
其中有一章節是講到了"數學家天生就數理強嗎?"我看到了幾個例子都不是正統數學系畢業的數學家,而且很多都是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文科人才!
也許數理好的人,有些是真的他有天份,但是有些人是後天努力的~(主題又遠了)我覺得,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認定就是算數的!
也不是人人都該跳入"期待"這兩個字裡,因為這樣的期待,許多小孩或多或少都感到壓力無窮,中國的名句:「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」,有很多小孩都是被期待的框框所設限了!
有些父母認為他的小孩有成為人上人的資質,我覺得那很好,很了解自己小孩的標準,但是不要設限小孩應該在什麼樣的標準裡,走進他不想要的框框裡!
其實不只是父母,有些小孩也常常有迷思,常常覺得那是自己做不到的,而往往放棄!根據醫學研究,人類的大腦開發還不到10%,所以我們都有無限的潛力!
像在誠品那天,我又在另一本書的某一章節看到了短文:「有很多國小六年級女生,原本數裡比男生強,到了高中卻輸給了男生,因為他們都有個迷思就是女生的數理本來就不用太強!」(這是大概的敘述)
所以把自己設定在某個定點上,那個框框如果不是適合你的,即使是多麼好的位置都是不對的!
P.S.有關讀書的一篇文章網址,劉墉叔叔說的→http://gb.readingtimes.com.tw/yong/archive/2007/05/10/1569.html
- Aug 26 Sun 2007 23:26
不要把自己受限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